由于近期個人消費和生產出現(xiàn)增長停滯跡象,日本政府2月21日下調對經濟狀況的評估,為三個月來首次。分析指出,由于通脹持續(xù)施壓消費支出等因素影響,日本國內需求不足,今年日本央行還可能結束負利率政策,日本經濟的脆弱性正進一步凸顯。
通脹持續(xù)施壓消費支出
日本內閣府21日公布的月度經濟報告下調了對經濟狀況的評估,為三個月來首次。報告稱,日本經濟盡管近期看起來趨于停滯,但仍在溫和復蘇。報告指出,應當對海外激進加息、中東沖突和日本年初發(fā)生的能登半島地震等因素的影響保持警惕。
日本內閣府對生產狀況的最新評估更趨謹慎,原因包括近期豐田汽車、大發(fā)汽車和豐田自動織機公司等企業(yè)曝出安全監(jiān)測丑聞。報告維持了日本商業(yè)投資上漲趨勢暫停的評估,并指出近期出口增長也出現(xiàn)停滯。
此外,日本內閣府兩年來首次下調了對個人消費支出狀況的評估。報告稱,近期個人消費出現(xiàn)的上漲趨勢似乎已經暫停。在日常用品價格上漲的情況下,消費者削減了支出,而溫暖的天氣則限制了對冬裝的需求。日本共同社的報道稱,這反映了疫情期間積累的服務業(yè)需求正在減弱,之前盡管生活成本上升,但積累的服務業(yè)需求仍然令經濟得到支撐。
消費支出在日本國內生產總值(GDP)中的占比超過一半。近幾個月來,日本的通脹出現(xiàn)緩和,但仍然處于較高水平,令消費者感受不到工資的增長。日本總務省數(shù)據顯示,截至去年12月,日本核心消費價格指數(shù)連續(xù)21個月超過央行2%的目標。
日本厚生勞動省近日公布的統(tǒng)計數(shù)據顯示,2023年日本勞動者實際工資收入比上年下降2.5%,連續(xù)兩年下降。總務省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,2023年日本家庭月均實際消費支出比上年下降2.6%。
路透社援引日本東京連鎖平價超市Akidai社長秋葉弘道的話報道稱,日本消費者的購物習慣正在改變,過去顧客來購物時都會列好清單,但現(xiàn)在更多顧客是在看到什么東西便宜后才決定買什么。
日本《朝日新聞》此前報道,由于生活成本上漲,日本家庭減少食品方面支出,比如選擇購買雞肉來代替價格更高的牛肉。
日本內務省近期公布的調查顯示,去年10月,日本兩人以上家庭平均生活開支接近30.2萬日元,扣除價格波動因素同比下降2.5%;用于購買牛肉的平均花銷同比下降8.9%,已連續(xù)6個月下降。
內需不振拖累經濟增長
經濟學家認為,由于日本通脹持續(xù)擴大、工資漲幅不及物價漲幅,家庭購買力持續(xù)受到抑制,這是導致日本內需不振的重要原因,日本經濟基本面難言樂觀。
日本內閣府近日公布的初步統(tǒng)計結果顯示,去年第四季度日本實際GDP環(huán)比下降0.1%,換算成年率下降0.4%,連續(xù)兩個季度負增長。這意味著日本經濟出現(xiàn)技術性衰退。消費不振等因素導致去年四季度內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為負0.3個百分點。
共同社報道稱,2023年日本經濟意外陷入衰退,被德國超越,由全球第三大經濟體變?yōu)榈谒拇蠼洕w,未來面臨的挑戰(zhàn)將比預期中嚴峻。
日本經濟增長可能會進一步放緩。野村綜合研究所經濟學家木內登英表示,短期內日本經濟前景似乎并不樂觀。在2023年增長1.9%之后,今年經濟增速將大幅放緩至0.3%。
國際貨幣基金組織(IMF)預計,印度經濟規(guī)模將有望在2026年超過日本,在2027年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。根據日本經濟研究中心的預測,如果以名義人均GDP衡量,韓國將在2031年超過日本。
一些分析認為,日本長期維持超寬松貨幣政策,導致市場機制扭曲,副作用凸顯。比如寬松貨幣政策使日元貶值,幫助那些不盈利的“僵尸企業(yè)”維持生計,降低了日本公司的競爭力。
由于經濟基本面欠佳,不少專家對當前日本股市上漲表示擔憂?!度毡窘洕侣劇穲蟮乐赋?,在日本股市持續(xù)上漲的同時,實體經濟卻呈現(xiàn)失速跡象,這種“反差”明顯。JP摩根證券股票策略師高田將成認為,瘋狂涌入日本股市的買盤超過經濟基本面,股市出現(xiàn)過熱現(xiàn)象。
經濟增長緩慢、實際工資持續(xù)下降使日本央行面臨艱難選擇。目前各界對日本央行終結負利率政策的預期高漲。市場預計,日本央行在今年春季的勞資談判形勢確定后,最早將于3月或4月宣布結束負利率。日本央行多次強調工資增長,并希望以國內需求為支撐來實現(xiàn)穩(wěn)定的通脹水平。
日本經濟脆弱性持續(xù)顯現(xiàn)
分析人士指出,考慮到日本經濟今年可能面臨2007年以來的首次加息,經濟的脆弱性將更加凸顯。日本經濟面臨的真正挑戰(zhàn)在于如何減少對貨幣和財政刺激措施的過度依賴。同時,隨著日本人口的快速老齡化,未來勞動力短缺問題將更加明顯,在此背景下如何挖掘經濟增長潛力將成為難題。
一些經濟學家認為,日本的潛在經濟增長率已低于1%。由于未來幾年人口預計將從目前的1.24億急劇下降,勞動力短缺將越來越明顯,這已經成為經濟增長的瓶頸之一。當勞動力短缺時,企業(yè)傾向于投資自動化和其他節(jié)省勞動力的技術,同時提高工資以確保留住人才。
日本政府承諾將盡其所能實現(xiàn)更強勁的工資增長,促進勞動力市場改革,并通過吸引對芯片和低碳等領域的投資來提高潛在經濟增長率。
“當提高生產率的努力未果時,扭轉經濟下降的趨勢并不容易?!泵髦伟蔡锞C合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兒玉佑一說,政府投資于勞動力、數(shù)字和綠色轉型以確保長期增長的方向是正確的。
還有觀點認為,為了使日本經濟實現(xiàn)增長,增長最快的兩個就業(yè)群體,即女性和老年群體,需要獲得更高的收入。隨著生產率的提高,這將成為可能。在勞動力市場緊張的經濟體中,提高生產率需要對數(shù)字化等領域進行投資,經歷了多年擴張性政策的日本經濟可能還沒有為這種轉變做好準備。
來源:中國經濟網
免責聲明:凡本網注明“信息來源:XXX(非福建省貿促會官網)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他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

供求信息


